关于印发《淮海工学院2018年党政工作要点》的通 知
各基层党委(总支、直属支部),各单位,各部门:
《淮海工学院2018年党政工作要点》已经学校党委常委会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学习、贯彻执行。
附件:1.淮海工学院机关、教辅部门和直属单位工作任务分解表
2.淮海工学院二级学院工作任务清单
中共淮海工学院委员会
淮 海 工 学 院
2018年1月25日
淮海工学院2018年党政工作要点
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学校着力提升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的“大学创建冲刺年”。学校党政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部署,紧扣内涵提升和特色彰显两大主题,以全面达到大学设置条件为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以实施二级管理和第三轮岗位聘任为动力,以全面优化办学格局和办学条件为支撑,着力推动学校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凝聚思想共识,提高学校办学治校能力
1.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与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领导班子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和人才工作结合起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人才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党的十九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精心设计十九大精神理论学习专题,打造学习载体,做好党委中心组、教职工和学生理论学习的组织工作。广泛开展“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中层干部集中培训,精心组织好校内十九大精神理论宣讲工作。通过强化网络宣传攻势、突出典型引路、打造良好内部环境等措施,进一步营造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浓厚氛围。
2.全面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不断改进和丰富校院两级领导班子中心组理论学习方式,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加强党委常委会建设,完善学校重大工作向常委会汇报制度,结合推进二级管理实施,认真落实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健全完善学院、部门领导班子议事决策制度,引导各级领导班子成员加强对国家政策和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发展态势的研究,着力提升二级学院、机关职能部门谋划工作、推进工作的能力。
3.筹备召开第四次党代会。全面分析国家和江苏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形势、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广泛开展“建功立业、圆梦大学”主题活动,进一步理清思路,认真总结第三次党代会以来学校改革发展中的经验和不足,结合学校“十三五”规划的贯彻落实和建设江苏海洋大学的目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学校事业发展谋篇布局。
二、突出核心任务,全力冲刺创建大学目标
4.聚力突破大学设置核心指标。切实拓展和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强资源整合,确保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2项,2-3个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2项,获批国家级科技项目15项以上,省市级科研项目获取数量稳中有升,到账科研经费总量突破6000万元;研究生招生录取人数较上一年度增长50%以上,引进博士、学科带头人60人。
5.进一步彰显学校海洋特色。切实加强与市委市政府和连云区的对接,积极推进滨海校区规划建设工作;大力推进海洋科学与技术、海洋资源与环境、海洋工程与装备、海洋经济与文化等四大涉海学科平台实化运行,通过制度保障、精细管理和激励导向,着力提升其显示度、贡献度。推进江苏卫星海洋数据应用中心平台建设,优化海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洋智能装备研究院和连云港市海洋与船舶工程研发服务中心运行机制。完成海洋工程技术综合训练省级示范中心验收和海洋遥感与信息技术研究中心、黄海近岸海域生态系统响应实验平台及校级VR虚拟现实教学中心的建设。
6.做好大学更名材料准备工作。对照大学设置条件,全面梳理和核实办学规模、学科与专业、师资队伍、教学与科研水平、基础设施、办学经费、领导班子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切实做好各项支撑材料收集整理工作,完成大学更名论证报告。加强与省教育厅、省政府的请示汇报,推进江苏海洋大学(筹)申报工作;根据上级意见,适时向教育部递交更名申请。
7.切实优化创建工作机制。制定“大学创建冲刺年”任务分解方案,确保责任落实到位,压力传导到位。定期召开大学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及时总结和部署阶段性工作。实施分组组长负责制,切实推进科技教学奖项申报、科研经费、宣传画册、专题视频、校园环境、对外联络等各方面工作落地见效。组织召开大学更名论证会和专家模拟考察现场会,根据专家意见推进整改,做好省教育厅、教育部专家组进校考察准备工作。
三、深化内涵建设,全面增强学校办学水平和实力
8.着力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全面修订2018版人才培养方案,重构专业课程体系,修订课程教学大纲,实施基于OBE(成果导向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不断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开展品牌专业建设系列活动。进一步完善优质教材建设机制,组织做好2018年江苏省“十三五”重点教材遴选与申报工作,立项5项以上。组织5个专业进行2019年度专业认证的申报工作,新受理1-2个。做好已获受理3个专业的后期认证准备工作。全面做好江苏省专业综合评估准备工作。
9.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提升素质、强化应用为目标,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英语、大学语文、大学物理、高等数学、计算机基础、公共体育课等公共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深入推进“多样化、能力化、过程化”考试模式改革。继续推进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利用,完成已立项课程验收,获批省级立项4门以上。通过专业认证、专业评估、高教研究、教学质量报告、状态数据库建设、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质量监控管理,不断完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依托应用技术学院,深入开展应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试点改革。探索全日制留学生培养机制。做好校际交流学生管理与学分认定工作,扎实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E+X”(英语+其他专业)双专业一体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着力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国际化人才。
10.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健全创新创业激励机制。依托校院两级创客空间,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积极孵化创新创业成果。以争创省“创新创业示范校”为契机,打造具有鲜明海洋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工程,试行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主题团队模式,开展创新实验班试点。 以高质量成果产出为导向,力争省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获奖数量和等级实现新突破。以“挑战杯”大赛、“互联网+”大赛带动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活动持续开展,力争国赛奖项数量和等级实现新突破。
11.着力提升教师教学业务能力。落实《淮海工学院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实施办法》《淮海工学院关于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认真开展教学能力培训,形成教师教学能力培训长期机制。开展“对分课堂”教学观摩活动,组织开展“对分课堂”教学改革专项研究,鼓励教师开展对分课堂理论和应用研究。
12.做好本科生招生和就业工作。全日制本科生招生规模5400人以上。改进招生宣传方式,拓展宣传渠道,生源质量稳步提升。应届本科毕业生考研率提高2个百分点,就业率达96%以上,就业质量稳步提高。启动毕业生就业调查,毕业生参与率超过50%,完成并发布《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13.提高学生教育管理水平。继续组织召开学生议校座谈会,维护学生合法合理权益。继续开展学风建设主题活动,加强对二级学院学风建设的考核评比,完成学风建设精品项目结题验收。推进学生事务服务中心建设,便捷高效地处理学生事务。严格执行资助政策,提高资助工作水平。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加大辅导员培训力度。举办第三届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在省级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中获奖取得突破。加强校、院、班三级工作网络建设,不断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拓展中心功能建设。
14.加快继续教育发展。规范校外站点管理,组织新一轮校外站点报备。成人函授学历教育招生录取2800人以上。争取和做好相关政府培训项目。推进校内二级学院职业技能鉴定工作,鉴定量1000人以上;推进SYB创业培训工作,培训量1500人以上;加强自考二学历教育工作,新生注册人数达到350人以上。继续教育创收稳中有升。
15.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拓展与国(境)外涉海大学和机构的交流渠道,加大中青年教师出国(境)派出的力度。鼓励二级学院与国外大学的相关院系签订院系合作协议,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增加高水平海外人才、外国专家、外籍教师等外专外教聘用数量。探索研究生层次1+1联合培养项目,推进与哈萨克斯坦KIMEP交换生项目和“3+1+1”法学硕士项目。多渠道扩大留学生招生规模,招生人数较上一年度增长20%。出台《淮海工学院国际交流基金管理办法》,构建学校、学院、学生“三位一体”经费资助模式。承办国际创新计算、信息与控制大会。积极推动开展全英文授课课程建设。
16.进一步提升科研水平。以国家基金项目为抓手,拓宽行业、企业立项渠道,组织各类纵横向项目申报,积极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做好新一轮协同创新中心培育点建设。加强与国家海洋局、省海洋局、协作高校、科研院所、重点企业的合作,培育重大科研成果,获得满足大学创建要求的国家级、省部级奖项。不断提升学报办刊质量,在学报(人文社科版)设置“党的十九大精神研究”专栏,办好学报品牌栏目。开展对全省百名优秀大学生村官系列采访报道活动,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村官史料馆建设,推进省内外大学生村官培训拓展工作,做好《大学生村官园地》编辑出版工作。
17.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加强与行业、企业实质性深度对接,积极促进成果转化,横向科研经费稳步增长。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促进政产学研互动。推进学生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促进校企、校地人员互动交流,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双师型”教师占比增加2个百分点以上。建立知识产权评估和产业发展动态监测体系。
18.提高大学科技园建设水平。加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内涵建设,孵化器内在孵企业数80家以上,毕业企业3家以上。推进江苏省互联网众创园建设,积极申报国家级众创空间。推进江苏省产业人才培训示范基地建设,培训人数120人以上。加强与在连高校的合作,创新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建设与运行模式,组织、指导大学生创业项目不少于100项,路演项目不少于30项。增强园区协作,完善创业孵化链条建设。
19.推进重点学科建设。不断提升海洋科学与技术省优势学科建设质量,确保通过验收,做好新一轮优势学科申报工作,实现滚动建设。扎实做好8个“十三五”省级重点学科建设工作,确保全部通过中期验收,力争获得优良等级3项以上。稳步推进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
20.加强研究生教育管理。完善研究生招生复试办法,完成2018年研究生招生计划,实际录取人数增长50%以上。进一步提高毕业研究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制定专业学位案例库建设标准,完善研究生二级管理规章制度,优化合作办学机制,做好联合培养工作。加强专业学位专项指标研究,确保顺利通过评估。实施研究生创新工程,加强研究生工作站建设。
21.优化师资队伍。力争在拔尖人才和团队的引进方面取得新突破。根据学科建设需要,引进学术带头人3-4人。争取入选江苏特聘教授1人,入选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等其他人才类项目10人。启动“青年教师能力提升计划”,选派20名以上中青年教师赴国内知名高校攻读学位、研修,或到企业、政府部门挂职锻炼。出台兼职教师聘任管理办法,调整出国(境)留学、研修激励政策,引导教师提升教学科研能力。完善留学、出国(境)研修回国人员考核机制。
四、优化管理服务,挖掘学校支撑保障潜力
22.稳步推进二级管理体制改革。实施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和优化符合岗位特点的分配激励与考核机制;实施职称制度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分类评价标准和评价机制;开展第三轮岗位聘用,修订和完善《淮海工学院党政职能部门岗位设置方案》,进一步优化人员结构,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制定实施《淮海工学院校院二级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和《淮海工学院校院二级管理体制实施方案》,稳步推进从“校办院”向“院办校”转变。
23.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图书馆馆藏图书生均80册以上,进一步强化文献资源支撑和学科服务能力,探索为企业提供知识情报服务,加强档案资源建设,持续推进数字档案建设。有序推进校园道路“白改黑”二期工程,做好大礼堂、体育馆、西田径场设施维修改造。进一步加强绿化和环境综合治理,做好“江苏省公共机构节能示范单位”验收准备工作,开展国家级创建申报工作。加强智慧后勤建设,提升后勤精细化管理水平。推进通灌校区、宋跳校区学生住宿条件改造。规范食品采购流程,提升采购质量,加大成本核算,突出精细化和规范化,稳步提升师生餐饮服务水平。改善学生就餐环境。做好学校官方掌上校园项目,完成正版化软件部署及云盘推广工作。做好本部教学主楼、文博楼等教室的网络综合布线施工。进一步加强对托管的外化单位实施绩效考核。根据上级要求,完成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24.加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推进各级各类实验室建设项目的申报和建设,按期完成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专项资金建设项目,力争在国家级实验教学项目申报方面取得突破。跟踪做好学校产教融合项目经费申请。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进一步做好危化品、化学废弃物和特种装备管理,全面落实实验室准入制度。对照专业认证标准,做好测绘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专业实验条件保障工作。完善实验室绩效评价制度,加强实验室开放与共享,进一步提高实验室建设效益。
25.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完善现有资产管理制度体系,推进资产二级管理。做好省资产检查前期准备工作。完成校外21套闲置房产的处置工作。进一步加强征地工作和现有土地管理,完成苍梧校区北侧征地扫尾工作和应用技术学院西北角地块土地证办理工作。加强房产管理,提高房产管理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做好淮海花园和毓秀花园后续工作。
26.强化资源配置和审计监管工作。加强预算控制和执行力,推进学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优化内部控制流程,汇编《淮海工学院内部控制手册》。继续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深化经济责任审计,探索开展绩效审计。合理编制2018年度采购计划,加快资金使用进度。修订学校招标采购管理办法,制定操作性较强的工作流程。实施电子商务平台直接采购,进一步提高采购效率。探索制定采购项目标后管理办法。
27.完善校园基本设施建设。根据省教育厅的要求,全面优化校园总体规划布局,切实做好校园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第四教学区工科实验实训区工程主体封顶,并完成部分安装工程。启动东区研究生宿舍建设,完成北湖景观建设工程。推进第四教学区配电所建设,启动药学楼工程前期准备工作。完成苍梧校区大门改造建设。
28.切实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及时把握师生思想动态,确保校园政治稳定。进一步加强校园治安管理,优化消防安全管理。集成苍梧校区消防控制室,完成文通楼室内消火栓改造工作,进一步优化校园消防管网,在学生宿舍区内地下车库、海洋楼等部位加装监控。完善分校区消防安全标识和网络监控系统,加大对分校区环境、卫生、食堂等部门的检查、监督。全面规范使用校园交通智能系统。
29.加强文明法治校园建设。组织申报省(市、区)文明校园,组织开展文明单位评选。持续推进以学风、教风、机关工作作风为重点的校风建设,贯彻落实《关于开展教职工思想政治表现考核工作的意见》。在学生中广泛开展爱党、爱国、爱校主题教育活动。巩固“基础文明自律体系”,引导自觉树立文明意识。坚持“面向基层、深入一线、小型多样”组织教职工文体活动。拓展办公系统功能,完善网上办事流程。推进学校“七五”普法规划的落实,营造良好的校园法治环境。进一步完善校园文化设施,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加强校园海洋文化建设。
五、推进从严治党,汇聚学校改革发展合力
30.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把政治建设作为党的根本性建设,贯穿体现到干部、人才和基层党建等各项工作中。大力加强学校各级领导班子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完善和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培育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加强党性锻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务公开条例(试行)》精神,编制党务公开目录,建设党务公开平台。
31.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强化二级党组织作用和功能,指导二级党组织进行期满换届。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推动基层党支部按照《淮海工学院基层党支部工作标准》开展工作,逐步提高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比例,力争年底前达到85%以上。强化对基层党组织和党组织书记的考核。推动党建工作创新,鼓励基层党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党日活动,鼓励在党建制度、工作机制、党员教育形式等方面积极创新。
32.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严格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做好中层领导班子和中层干部期满换届工作。坚持老中青结合,大力培养使用年轻干部,注重培养选拔女干部、党外干部。继续用好谈心谈话和提醒、函询、诫勉等手段,加强对干部的日常管理监督。坚持以业绩考核为导向的原则,加强对领导干部的考核工作。利用鼓励激励、容错纠错和能上能下三项机制,调动干部工作积极性,努力营造干事担当的良好氛围。积极贯彻“人才新政26条”,实行更加积极有效的人才政策,促进人才作用的充分发挥。
33.全面加强思想政治和意识形态工作。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围绕中心工作,推进价值观入脑入心,提高师生知晓率。贯彻落实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学校《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不断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水平。召开2018年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年会。全面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完善相关制度,加强校内社科报告会、论坛、讲座和出版物的管理。加强意识形态领域风险点梳理排查,严禁各种非法传教活动。突出抓好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常态化开展网络安全检查和风险评估,清朗网络空间。加强对二级单位意识形态工作的考核管理和督查指导。
34.加强宣传工作。在校报要闻版综合新闻版推出2-3个专栏,重点宣传学校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创建江苏海洋大学的突出事迹、典型做法。以校园新媒体联盟为抓手,强化对校内各新媒体平台的指导和管理。强化“两微矩阵”新媒体平台建设。扩大网络舆情监控面,加强网络评论员队伍管理,提升网络舆情监控和引导能力,减少网络舆情监控盲点。加强外宣工作,围绕江苏海洋大学创建工作,继续在《中国海洋报》开辟外宣专栏,同时在《连云港日报》继续开辟《淮工之窗》宣传专栏。在省级及以上媒体发表20篇宣传文章。在《连云港日报》《苍梧晚报》等市级媒体每月发表3-5篇宣传文章。加强对学校重大决策、中心任务的宣传。
35.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通过召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签订责任状、开展校内巡察等工作,压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加强党员干部日常监督管理。加强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履行好监督执纪问责职责。继续开展中层党政主要负责人向校纪委全会述责述廉并接受纪委委员质询评议工作。驰而不息的抓好作风建设,着力解决师生员工反映强烈的问题,防止“四风”反弹回潮。积极构建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加强校园廉洁文化建设,组织好第十二届校园廉洁文化活动周,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氛围。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持续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做好接受巡视整改检查工作。
36.加强统战群团、离退休和校友工作。强化大统战格局,以项目化管理规范党派活动,积极引导民主党派为大学创建建言献策。扎实做好侨务工作,确保“为侨服务工作站”投入运行,努力创建江苏省侨务工作示范单位。积极推进班团一体化改革,建设第二课堂协同生态系统,着力完善PU3.0平台版本。完善教职工关爱、服务体系,做好“送温暖”、教职工大病医疗互助等基础性服务;召开校六届三次教代会暨七届三次工代会,开发教代会网络提案系统。探索适应国家养老制度改革的离退休服务管理模式,积极探索关心下一代委员会秘书处工作开展的有效途径,通过二级关工委工作常态化合格验收。完善校友工作机制,扩大校友联系覆盖面,推进校友会工作向较高水平发展。